案例背景
近年来,九江市瑞昌生态环境局党总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建红生态绿”为指引,不断擦亮“铁肩护青绿”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业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奋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瑞昌新画卷。
主要做法
淬炼思想之魂,提升政治引领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锻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一是坚定“红色信仰”。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领导领学、辅导助学、交流研学、党员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赓续“红色血脉”。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依托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市内苏维埃革命纪念馆、“铁肩膀”展馆、知青馆、红军洞,市外王经燕组织干部学院、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周敦颐纪念馆、鄱阳湖保护区吴城站党支部,重温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三是打造“红色阵地”。高标准建设党建文化中心,搭建“党建信息化平台”,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党建红生态绿”党建品牌和瑞昌市“铁肩膀”党建品牌互促共进、联动发展,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铸忠诚。
聚焦民生之本,提升发展推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始终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走在前、干在先。一是克攻坚之苦。打好蓝天提升攻坚战,统筹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一小时一小时地盯,一微克一微克地抠,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一条河一条渠走,一个个排污口测,28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全部销号,河湖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95%,赛湖渠黑臭水体完成整治;打好净土提升攻坚战,一个个地块核,一家家企业查,完成14个“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230家危废产生单位全部纳入规范管理。二是破发展之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申报材料,落实容缺办理、豁免管理、告知承诺等审批方式,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核发时间实现“双减半”。破解环境要素瓶颈,释放环境容量指标,两次刷新九江环评审批时间纪录,为企业上市融资、开工建设赢取宝贵时间。支持企业绿色发展转型,累计帮助亚东水泥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400余万元。三是解百姓之忧。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排查纠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7个,办理民生实事11件。开展“进百姓门、排千企忧、暖万家心”干部作风大提升活动,调处群众污染纠纷投诉47件,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11个。
破解作风之弊,提升服务保障力。深化和拓展省厅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监督管理,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实干型的生态环保铁军队伍。一是转作风。开展“三问三答”主题教育,组织“红黑榜”、“六类生态环保卫士先行者”争创选树活动,破除“不愿干、不敢干、不能干、不会干”等作风顽疾,树立环保标杆,激发内在动力,提振精气神,凝聚绿动能;举办“环保铁军 青春有Young”系列青年活动15期,搭建交流平台、展示舞台、知识讲台,全面锤炼过硬作风,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二是提效能。举办生态环境大讲堂20期,通过领导领讲、干部主讲、专家助讲等形式,以讲促学、以学促用、以用促效。开展执法监测岗位大练兵,组织生态环保基础知识测试,推进执法装备应用、监测设备运用常态化,提高实战实训能力水平。三是强担当。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打破“大锅饭”分配方式,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加强绩效日常考核,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开展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让有为者有位、不为者腾位、乱为者丢位。
筑牢清廉之盾,提升纪律执行力。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强化警示教育。通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党性教育基地、通报反面典型、党纪知识竞赛、关键时间节点提醒、法院旁听等多种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健全制度机制。制定严肃会风会纪、规范着装等管理办法,修订财务管理、请销假、考勤等管理制度,健全案件审理、环评联审、职称评定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纪律作风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点人点事通报批评。三是构筑防控堤坝。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精准查找风险点28个并制定防控措施,加强对关键人、关键事、关键处的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工作亮点
夯实党建根基,厚植“品牌沃土”。坚持党建培“根”,品牌铸“魂”,围绕“党建红生态绿”这条主线,聚力“铁肩护青绿”和“铁肩膀”党建品牌互融联创,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打造党建阵地,扎根“品牌根脉”。秉持“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理念,精心打造集“思想引领、学习教育、铁军风采、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综合党建文化中心,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服务中心大局,彰显“品牌效应”。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持续开展“党建+理论武装”“党建+生态保护”“党建+执法监管”“党建+营商环境”等系列活动,全面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加强队伍建设,擦亮“品牌底色”。打好组合拳,下好“先手棋”,开展“六类生态环保卫士先行者”争创等系列活动,创新推动机关管理严纪律、转作风、优绩效,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
成果成效
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坚持把精准服务落在“实事”上、把资源力量用在“实事”上、把作用发挥嵌在“实事”上,实现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发展推动力、服务保障力、纪律执行力明显增强,党员政治素质、岗位技能、工作业绩、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升,党建业务融合更加紧密,引领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更加彰显。
绿色发展成效进一步增强。2024年,瑞昌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全市排名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97.3%,实现“四年连升”,PM2.5浓度24微克/立方米实现“三年连降”;国控省控断面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水质综合指数3.2656,实现断面类别和水质综合指数“双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瑞昌市荣获2023年度九江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并在13个A类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成功创建“无废细胞”8个,瑞昌市疏浚产业园项目入选省厅“无废工地”典型案例。夏畈镇铜岭村入选江西省2024年度“美丽细胞”建设优秀案例。
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投资近千万元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执法大队配备执法辅助、通讯和应急设备等40余台(套),在2024年九江市生态环境执法实战实训暨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活动中荣获集体一等奖。监测站完成实验室改造,采购设备20余台(套),取得CMA资质174项,在九江市5个骨干站中率先达标。